
“你知道什么是化合物的手性吗?你看我们的手,你能将它们完全重合吗?它们看着是一模一样,但你无法把它们完全重合,因为手是互为镜像的,化合物也有这样的性质,分子长得一模一样,但像手一样无法重合到一起,这就是化合物的手性。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个。”金智超解释道。

金智超是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研团队中的一员,致力于研究新型绿色、高效农药及其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工作。目前,金智超课题组通过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制备了多个系列的农药活性功能分子,筛选出了20余种具有较高农药应用前景的先导分子,并对部分活性分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植物致病病毒与病菌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以及经济产值都带来严重影响,令农民们望而生畏,而商品农药对于各种植物致病病菌与病毒的效果非常有限。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金智超所在的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新型高效的手性含氮唑类农药先导化合物的设计、评估以及针对其高效、高选择性制备方法的研发。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多个手性吲哚螺噁唑环化合物对于青枯菌具有优良的杀灭作用,开发了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使得我们能够以优秀的收率和立体选择性获得这类化合物,”金智超介绍道,“接下来我们课题组还将针对这一类全新的手性化合物在新农药研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索,理清它们的作用机制,并寻找农药作用的新靶标。”金智超兴奋地说。
采访的过程中,每遇到熟人经过,金智超便会挥起右手,微笑着打招呼。他说:“有礼走遍天下。”金智超认为如果一个人很自私粗暴,就会破坏实验室的环境。“我们实验室的氛围很积极向上,每个人都严格要求自己,互相帮助,我感受不到有竞争,气氛很好。”金智超说。因为实验室工作繁忙,金智超和同事们不常有聚在一起的时间,每逢学术交流的研讨会或是某位同事评上了奖,才得时间一起吃饭,交流仅限于学术问题。有时,金智超会和两三个教授去对接的工厂,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问题。“一到厂里,平时衣冠整洁、斯文学术的教授就变了个样,我们会亲自上阵,脏活累活都干,比如几百斤的东西,两个教授从楼上抬到楼下,又从楼下抬到楼上,穿着脏得不能再脏的工作服。”金智超笑起来。

和学生相处时,金智超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奉行强扭的瓜不甜的原则。“我只做方向上的指引和科研问题上的交流,具体如何行动我不会限制我的学生,比如制定时间表之类的,我觉得读硕读博,没有自律是坚持不下来的,强扭的瓜,只会是我和学生都累。不过我的学生们都很自觉,他们的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有学生在实验紧张时,自己通宵三天三夜,就是三天没有回宿舍休息了。他们自己很拼,是很上进的学生。”学生在迷茫时,会去请教金智超,如果是学术方面的迷惑,比如花了两三个月做一个课题,产生了心理和生理厌恶,金智超会给学生一些新的课题,帮助学生换一个研究方向,给学生注入一些新鲜劲。如果课题完成,学生想挑战更有难度的课题,金智超也会鼓励并帮助学生实现。潘旭玲是金智超的学生,第一次见到金智超是在2019年3月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当时看到金老师在实验室给师兄师姐们讲问题,很有耐心,非常亲切。”现在,潘旭玲已经和金智超相处一年了,在她眼里,好像没有什么科研方面的问题是金老师解决不了的。“金老师就是良师益友,虽然交流最多是学术问题,但平时金老师也会跟我们谈心,关心我们的学习状态。”潘旭玲说。
通常,早上8点30分,金智超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里,穿上白大褂开启一天的研究,到夜晚11点左右,金智超整理好实验器具,准备回家。忙时,金智超最夸张的记录是通宵两天左右。有娱乐时间时,金智超就刷刷抖音里自己关注的几个科普类大V。“但是我关注的不是化学,而是天文物理方面,不过我只是宏观上感兴趣,往里钻是钻不进去了。”金智超笑笑说。看天文的短视频,金智超常会生出一股敬畏之情。“因为宇宙很大,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人类现在连太阳系都出不去,更何况宇宙中包含几千亿个太阳系,人活一辈子自己都活不明白,宇宙就更深不可测了。”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问:“走科研这条路,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他说:“得到了很多,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经验,心理成熟的过程,还有现在的工作、收入等等。至于失去,我的本科生涯是每天上课上自习,硕士、博士、博士后阶段都是在实验室度过,可能失去的是年轻时的自由吧,热闹喧嚣的青春我是没有经历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