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大学将迎来建校一百二十周年华诞,百廿载栉风沐雨,双甲子弦歌不辍。贵州大学始终践行“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的校训,以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底蕴培养、孕育了55万余名校友,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其中,有古生物学家乐森璕,冶金物理化学家徐采栋,空间结构专家马克俭,天然药物化学家郝小江等14名院士……他们从贵大走出,像一粒粒种子扎根于祖国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贵大人更加奋发努力。今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向贵大科技工作者致敬,贵大人就追自己的星。
乐森璕
乐森璕,1937年任教于国立贵州农工学院(贵州大学前身)。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地质教育家,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曾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兼古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等。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世真
王世真,曾任教于国立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前身)。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核医学中心主任,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汝康
吴汝康,1942年任教于国立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前身)。人类学家、古人类学家。曾任大连医学院解剖教研组任教授、主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任兼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任研究员,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以及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采栋
徐采栋,1997年任贵州大学校长。曾任贵州省副省长,贵州科学院院长兼冶金化工研究室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等。1996年9月,获“星火特殊荣誉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寿昆
魏寿昆,曾任教于国立贵州农工学院(贵州大学前身)。冶金学和冶金物理化学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北洋大学教授、系主任、工学院院长,唐山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天津大学副教务长,后参与筹建北京钢铁学院,并先后担任教务长兼冶炼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副院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肖序常
肖序常,1946年就读于贵州大学地质系,构造地质学家,国土资源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贵州大学名誉校长。被誉为“嫦娥之父”,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静康
王静康,1965年任教于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著名工业结晶专家,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是天津市授衔专家、国家“八五”立功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优秀教师,曾任教育部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工程分委会主任,天津市科协主席、市侨联副主席等职。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克俭
马克俭,现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及结构工程重点试验室主任。九三学社社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贵州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十一届政协常委,1958年湖南大学土木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原贵州工学院,1959年~1961年在浙江大学土木系进修钢结构与弹性力学。在筑从事教学、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历时64载。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卫健
周卫健,197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放射性碳学会常务理事,国际PAGES/CLIVAR工作委员会委员,Radiocarbon学术刊物副编辑,现任这一国际SCI杂志的编委;担任中科院地学部副主任,常委,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宝安
宋宝安,1983年本科毕业于贵州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首批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农业部农药管理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农药学”博士点和“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小江
郝小江,197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化学系,1976年—1982年在贵州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工作。天然产物化学与资源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常务副所长、所长、首届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主任。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6年入选国家跨世纪人才(第一、二层次)。先后获得2003、2009、2013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克勤
张克勤,1981毕业于贵州大学(原贵州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原贵州农学院)真菌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省部共建云南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和1992年在英国大学作访问学者,1998年作为云南省跨世纪一层次人才引进到云南大学。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少奇
周少奇,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国家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财政部环保部专项首席专家、贵州省“十”层次人才、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2020年6月,被授予2019年度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202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注:以上按院士评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