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教授获国家级大奖

来源:贵大新闻网  作者:  编辑:贵州大学校友网  日期:2023-06-01  点击率:19  [我要打印]  [关闭]

530日,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少奇教授获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表彰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服务等相关科技创新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决定,授予全国7个团队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授予全国26名同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授予全国251名同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创新争先行动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不超过10个科研团队并颁发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并颁发奖章,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并颁发奖状。


获奖者简介

  周少奇,汉族,湖南益阳人,199310月参加工作,1985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2年开始,曾任贵州省环境保护局局长助理(中组部选派挂职)。历任贵州科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93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计算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9月至199510月在华南理工大学轻工学科从事发酵工程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5月至19975月在香港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从事环境工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11月至20031月由英国皇家学会资助担任访问教授;20091月至7月在加拿大Waterloo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财政部环保部专项首席专家、贵州省“十”层次人才、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长期以来,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电子计量学理论与应用方面开展较系统研究;秉承全链条科技创新理念,开展污水生物处理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包括城市污水、垃圾渗滤液、化肥废水、农村污水、炼油废水等)、喀斯特环境保护、湖泊及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其他重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攻关与示范项目5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杰出专利发明奖/最佳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4(金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2),获何梁何利奖、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多项;形成国内外专利140多项(获授权90多项),通过产学研合作与专利实施许可,一批专利技术已成功实现工程化与产业化应用;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0部。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发明人物奖、全国“最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贵州杰出人才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来源:贵大新闻网



>